幼小銜接第四步:培養正確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,奠定穩固的學習根基。

     學習是循序漸進的,一年級的學習重點不在於立刻學到多少新知識,也不止局限於讀、寫和計算能力,而在於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和團體生活,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、習慣和態度,爲將來的學習做準備。一年級時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,對於日後漫長的學習過程是助益匪淺的,所以,一年級是一個重要的關鍵,一定要培養正確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。

1.規律正常的作息:養成孩子正常作息,早睡早起,有充足的睡眠和體力,才能有較佳的學習成效。利用8月份開學前一個月,以學校作息為標準,養成孩子7:00起床、晚上9:00上床睡覺的正常作息,對他適應開學生活有很大的幫助。

2.定力、耐心與專心:俗話說:「工作時工作,遊戲時遊戲。」指的就是做任何事時要專心投入。培養孩子能持久坐好維持40分鐘的定力(學校一節課40分鐘,可以先從10分鐘開始訓練,慢慢增加到40分鐘)。培養孩子能有耐心、專心做完一件事的習慣,可以看完一本故事書、畫一張圖畫、著色活動等,訓練他專注的能力。

3.時間安排:先養成固定時間做功課及讀書的習慣,再慢慢引導他利用時間學習。給孩子一些小功課(可以自己規劃作業內容,亦可選擇市面上販售的簡單練習簿),要求他專心做功課,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做功課。配合專心度的訓練,務必養成孩子先做完功課在做其他事的習慣,此時切忌讓孩子邊玩玩具邊做功課,更不可以在電視機前邊看電視邊做功課。

4.養成閱讀的習慣:書本是充實知識學問,增長知識見聞,拓展眼界的最佳工具,多讀書可以增長智慧,涵養心性,培養氣質。提供孩子閱讀的機會,選擇優良的圖書,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,除了家中規劃親子閱讀角落,亦可陪孩子上圖書館借書,讓孩子親近圖書,喜歡閱讀,養成閱讀的習慣。

5.整理書包學用品:讓孩子養成自己的學用品自己保管、自己整理的習慣,慢慢教但不幫他做,才不會剝奪了他的學習機會。

6.積極自主學習:鼓勵孩子自我比較,尋求自我肯定,父母要對孩子的成就給予肯定和鼓勵。在孩子遇到疑問時,引導孩子查詢相關書及資料,培養孩子探究真相,追根究底的求知心。

7.尊重與抗壓力:與他人互動要能尊重別人,要能用適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,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。要培養孩子挫折容忍力及抗壓能力,要正確認識身為一個學生應有的責任,培養正面思考事情的態度,明白學校課業及父母和老師的要求未必是壓力。

8.自主和服從:培養孩子的能力及信心,能自主完成自己的分內工作。適時解釋團體規範和紀律的作用及意義,讓孩子了解團體秩序的重要,進而能遵守團體的規範和紀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三子與劉姥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